隨着疫苗的出現和消費者情緒的逐漸改善,寶石珠寶業預計將繼續回暖,但完全和有效的復蘇需要多久才能恢復?
本文最初揭載於《JNA亞洲珠寶》1/2月號。
經過一年,疫情重擊全球經濟和生計,規模之大是史無前例的。隨着疫苗的研發,消費者情緒逐步改善,並積極抵抗病毒,為很多行業帶來一線希望。
對於寶石珠寶業而言,很多公司見證了節慶假期前的的幾週,消費需求略有反彈。從令人沮喪的2020年伊始,珠寶銷售的主要零售中心如香港和中國內地終於出現祥兆——香港珠寶零售額繼8月以來跌幅不斷收窄;而中國珠寶零售額在7月打破連續數月的下跌,錄得7.5%的增幅。
鑽石行業在經過疫情初期的停擺後,也呈現復蘇趨勢。受鑽飾需求上揚的影響,鑽石生產商最近的鑽胚拍賣會採購情況穩定,這也穩住了行業中游,已打磨鑽石的零售訂單。
珠寶首飾出口數據也同樣是信心的來源。截至2020年9月,香港首飾、金器及銀器出口值儘管依然下降,但降幅緩和,回升至單位數。
展覽是寶石珠寶業者營商和尋找新客戶的主要平台,但由於全球旅遊限制依然生效,很多主要國際展覽變成線上模式,提供線上陳列室和銷售渠道,代替親身會面。
拍賣行也同樣舉辦線上拍賣,通過網絡研討會和Zoom會議取代現場活動和面對面的互動。加上疫苗的研發可能結束這場疫情危機,這些都幫助緩解了人們對於全面蕭條的憂慮,但最近全球主要城市爆發新一波感染,在疫情控制初見成效後,又給經濟復蘇蒙上陰影,珠寶業也不能倖免。
因此更大的問題是:全球究竟需要多久才能恢復常態?2019冠狀病毒病過後會怎樣?《JNA亞洲珠寶》就行業的後疫情時期作出預測,訪問了好幾位寶石珠寶業專家。
一年劇變
國際彩寶協會主席Clement Sabbagh表示,寶石貿易嚴重依賴旅遊而運行。在疫情高峰期,寶石業的所有範疇包括採礦、切割、分銷、設計、生產、批發和零售全部停頓,導致原料供應下降。
寶石業面臨三重挑戰:旅遊限制導致邊境關閉和主要國際貿易展的取消和延期;消費者對購買奢侈品的需求低迷;以及受蕭條零售業影響,首飾生產商減少寶石採購。
Sabbagh說:“總括來說,我們仍然很難重新運營,但觀察到2020年第二季度,市場有復蘇跡象。”
在旅遊禁令,餐廳、戲院、商場和其它設施都關閉或縮短營業時間的情況下,擁有充足可支配現金的消費者會在本地消費,刺激國內零售市場。
Sabbagh還談到一個有趣的趨勢,消費者並非在舒適的家中進行簡單的網上購物,他們會購買限量、僅供預約的商業交易,特別是首飾。
疫苗將在行業復蘇中產生關鍵作用,不過,要達到完全而有意義的復蘇,則取決於疫苗的供應和是否公平分配,如此旅行禁令才會最終取消。
Sabbagh強調:“在貿易層面,我們一直依賴國際展覽或客人到訪的一對一、現場互動。當這些親身交流的情況重新成為可能,行業貿易才能恢復。”
在全球疫情高峰時,鑽石業是受創最大的行業之一。世界鑽石交易所聯合會主席Yoram Dvash說,新冠病毒令市場進行面對面交易的能力受損,這是鑽石業面臨的難題。
此影響無遠弗屆,波及整個供應鏈——從礦區到零售。
Dvash表示,終端消費者同樣不願購買奢侈品如首飾。隨着確診個案的上升和政府實施更嚴厲的封鎖及社交距離政策,全球珠寶零售業受到沉重的打擊。
礦業巨頭戴比爾斯的數據顯示,其2020年第一和第二周期的鑽胚銷售額分別達5.45億美元和3.55億美元,但到3月,病毒開始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破壞,戴比爾斯取消第三次拍賣會,允許鑽石看貨商推遲高達100%的配額。
相比之下,受旅遊限制,疲弱的消費需求,以及中游切割打磨量銳減,戴比爾斯在2020年第二季度的鑽胚銷售額僅5,600萬美元。由於不同地方的限制逐步放寬,消費者購買情緒上升,戴比爾斯8月鑽胚拍賣會銷售額達3.20億美元,其鑽胚銷售開始大幅躍升。
隨着穩定的鑽胚需求和主要來自美國和中國的鑽飾零售需求,戴比爾斯2020年9月至12月連續三次看貨會錄得超過4億美元的銷售額。
在中端市場和行業下游減少庫存的氣氛下,戴比爾斯力求在今後兩年降低產量,以避免行業供應過多。2021年產量預期將從3,400萬至3,600萬克拉,降至3,300萬至3,500萬克拉;2022年產量從3,300萬至3,500萬克拉,降至3,000萬至3,300萬克拉。
Rio Pearl主管Jonathan Cheng說,沒有國際展覽,對珍珠業尤其不利。他說:“2020年對每個人來說都極具挑戰。業務方面,行業失去了足夠的機會,如大規模的展覽來增加銷售。旅遊禁令也令很多供應商錯過了一些季度拍賣會。”除了業務困難,珍珠養殖商還要確保其偏遠的養殖場沒有本地新冠病毒傳播,因養殖場大都位於無法即時獲取醫療救助的地區。
據Jonathan Cheng透露,珍珠業與全球其它行業一樣,在疫情期間也受惠於電子銷售渠道。大部分珍珠生產商推出結合線上和線下元素的混合拍賣會。鑑於當前情況,這些活動實用而有效。
巨大重啓
據香港鑽石總會主席馬墉宜表示,行業已經歷過疫情在今年3月和4月時的最壞情況,伴隨着最大的恐慌,那時鑽石價格驟降15%至20%。他說,至2020年第四季度,由於消費緩慢恢復,鑽石價格開始回暖。來到10月和11月,一些地區的價格更重回1月和2月水平。
鑽胚產量下降和相應調整的生產活動也提供了行業的穩定性。馬墉宜解釋說:“鑽石礦業公司靈活供應鑽胚而非急於將產品推向市場。這將有助穩定供應和價格。已打磨鑽石市場已經消化了一些剩餘貨物,因此,在未來數月的鑽石需求將更趨健康。”
中國是首先脫離疫情的國家,並已經出現了經濟復蘇的好兆頭。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金、銀及珠寶首飾零售額早於今年7月回復正數,在數月的降幅後上漲7.5%。最大跌幅紀錄在今年1月到2月,為41.1%,但此數據在5月恢復到單位數跌幅。
馬墉宜說:“人們不能旅遊,但市場上存在被抑制的需求。雖然經濟低迷,但需求並沒有跌入谷底。自8月以來,消費需求上揚。更多的本地消費刺激國內經濟。考慮到當前勢頭和消費者情緒,我們應該能在2021年首季看到復蘇。我寄望中國市場帶動消費。”
美國市場同樣也透出希望。戴比爾斯於11月發布的2020年鑽石趨勢報告指出,美國消費者已適應新常態,鑽石似乎能在這場危機中屹立不倒。
根據此報告,疫情期間鑽石在消費者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人們購買鑽石作為韌性和力量的象徵,頌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香港零售商周大福珠寶集團常務董事黃紹基認為採取措施復興本地經濟,加上疫苗的研發,他對一年內行業復蘇表示樂觀。
黃紹基說:“隨着2021年疫苗的推出,情況將會穩定,這將為珠寶業的逐漸復蘇帶來利好消息。”例如在中國,政府旨在刺激本地消費的有效措施將有助珠寶零售業務。這也是周大福對未來樂觀的原因,在11月,公司2020年上半年的中國零售業務收益錄得4.8%的增幅。
香港及澳門業務依然面臨壓力,但邊境重開後,旅遊零售業就能逐漸恢復。不幸的是,關口依然關閉,香港第四波疫情打擊消費者情緒。
黃紹基指:“然而,周大福將繼續擁抱科技,確保消費者的參與度,為未來的復蘇作好準備。”
鉑金首飾是珠寶業另一個看好前景的領域。根據國際鉑金協會最新的鉑金珠寶業務回顧,主要受中國和美國市場的強勢帶動,鉑金首飾市場在2020年第三季度出現銷售和產量上升。
鉑金首飾是另一個充滿希望的領域。國際鉑金協會全球企業營銷總監Zhenzhen Liu表示,鉑金首飾的復蘇帶動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的強大勢頭。印度、日本和美國市場也追隨此趨勢。
Zhenzhen Liu說:“鉑金首飾市場復蘇主要由於產品創新,其所代表的情感連繫,吸引高消費族群,以及鉑金與黃金之間的價格差異。憑藉設計嶄新的鉑金產品,我們的戰略合作夥伴繼續錄得令人振奮的銷售額。他們正重新定位鉑金以迎合年輕消費者。”準新人因疫情而推遲婚禮、取消蜜月計劃,但婚慶首飾需求不斷上升。
至於設計方面,PGI預測市場對歌頌女性的經典設計將有強烈需求。在2021年,珠寶設計有可能專注於時尚、50年代偶像人物,以及女性賦權。
據PGI指,大膽、表達自信和富冒險感的設計將在2021年牽起一股熱潮;顏色鮮明、主題詼諧和男女合用的風格,將更能引起年輕消費者的共鳴;糅合新穎的物料如琺瑯,將為設計增添色彩和新奇感,帶來更多自由創意的空間。這些都是2021年消費者繼續擁抱的設計趨勢。
PGI在2020年11月委託尼爾森的研究表明,印度、中國和美國的消費者計劃在未來一年內,為自己購買非婚慶首飾作為禮物。
Zhenzhen Liu透露:“消費者表現出強烈的意願,去購買慶祝重要場合和紀念特別時刻的產品。PGI相信鉑金佔據着有利市場地位,因為它在貴價金屬中十分罕有,而且代表和提升了本身已增強了的情感內涵。”
ICA的Sabbagh認為2021年彩寶需求將趨於穩定,特別是巴西的帕拉伊巴碧璽、尖晶石(緬甸紅尖晶石和越南鈷尖晶石)、巴西及尼日利亞的紅電氣石,以及肯尼亞的石榴石。
帕帕拉夏剛玉也同樣因為供應緊張而需求旺盛,其中來自莫桑比克和尼日利亞的更為稀有。Sabbagh說:“珠寶設計師應尋找更易獲取的寶石來創造寶石套件的經典系列。我們期待藍寶石、海藍寶石、托帕石、石榴石、蛋白石,以及其它大量寶石將會在2021年設計師珠寶中大放異彩。”
Rio Pearl的Jonathan Cheng表示,疫情高峰已過,202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經濟復蘇的步伐已經開啟。然而,真正持久的復蘇只有在旅遊正常化和疫情成功受控後才能發生。他說:“我們跟完全復蘇還有很遠的距離。2021年上半年將會和2020年下半年情況相同。在2021年下半年之前關口重新開放、國際旅遊不再受阻,我們也許能期待真正的改變開始發生。”
就珍珠業而言,大部分養殖商在2020年縮小生產規模,有些甚至關閉運營。市場短期內不會出現供貨短缺,但未來兩年,尤其是業務恢復後,珍珠市場供應將減少。
DFHK的馬墉宜說,僅管2020年上半年疫情製造了很大恐慌,但沒有跡象表明信貸緊縮出現,市場流動性相對穩定。馬墉宜還表示,國內生產總值約有2%或3%的合理升幅,加上穩定的資產價格將支撐消費。然而,這些都依賴疫苗是否經證明可行而有效,以及人們何時能再次旅遊。
他續說:“這場疫情將拖延多久?我沒有水晶球無法預測,但我認為我們已經看到了最壞的情況。我相信疫苗,並且有信心人們會用珠寶慶祝人生重要時刻。”